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现场|黄欣瑜线上摄影展《光影之间》发布时间:2025-09-15

由德必意大利、中意设计交流中心、马来西亚艺象中心和国际艺象主办,佛罗伦萨市政府、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支持的黄欣瑜个人线上摄影展《光影之间》于意大利时间202591512时上线。

 

 

前言 Preface

 

光影之间~白袍医者黄欣瑜的摄影诗心

 

Photography is the story I fail to put into words. —— Destin Sparks

在急促的脉搏与快门的节奏之间,黄欣瑜医生(Dr. Michelle Ng)找到了她独特的平衡。她是白袍下的医者,日复一日直面生死;她也是镜头后的旅人,在山川与人文之间寻找灵魂的安宁。医学的现实与摄影的诗意,在她的生命中并行不悖,互为补充。

|医者与摄影者~

“摄影不是关于相机,而是关于眼睛。”——艾略特·厄威特(Elliott Erwitt)

行医的日子里,她面对的是血与泪、无助与希望。急救室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紧张的力量与慈悲的重量。然而当她放下听诊器,取起相机时,另一个世界便缓缓展开——那里有缓慢的光影、安静的街角、抚慰人心的风景。

正因常常与生死相遇,她更懂得捕捉宁静的珍贵。摄影成了她的“自我疗愈”,一种在生活的剧烈震荡之后,仍能在光影之间找到平衡的方式。

|瞬间与永恒~

“摄影,就是在瞬间里捕捉永恒。”——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黄欣瑜医生的作品,不以繁复取胜,而在于简洁与深情。她的镜头偏爱自然与人文,追寻的是一种带着呼吸的美感:面向广阔的大地与山峦呼唤、树影下的抽象光影、少数民族微笑的神态、街角一盏昏黄的老灯、黑白照片映照的一栋老旧建筑与室内桌椅的几合影相、金光灿烂的倒影等等其实都都承载着她的一种独道思维的凝视。

在一次沙巴的月蚀之旅中,她遗落了长镜头,错过了原本预期的红月,却因此获得了一片更加珍贵的夜空。仲夏的深蓝与紫色交织,繁星闪烁,流星划破天际。她屏息凝神,在快门声里将这份意外的奇迹化作心灵的诗篇。那一夜,她明白摄影从来不只是计划,而是偶然的馈赠,是宇宙在低声呢喃时留下的痕迹。

|旅行与人文~

“我拍摄的不是外表,而是他们的灵魂。”——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行走在城市的古迹区,她的相机总能捕捉到时间的纹理。层叠的老房子、斑驳的墙壁、巷弄中的旧灯笼,在她的镜头下,不是衰败,而是岁月的诗。旧式窗台上瓶罐与干花的静物,仿佛在诉说季节流转的故事。

她的摄影旅行,不仅记录自然的山水,也细细凝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一道光影穿透树叶的瞬间,还是一张安静的面孔,都让观者感受到一种温润的人文气息。她的照片像低语,缓慢却真切,触动心灵深处。

|医学的重量,摄影的轻盈~

医者的世界,常常是沉重的。生老病死的考验,让她必须冷静、坚毅,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正如她所说,佛学的智慧与摄影的美感,使她能够走过一次次心灵的关卡。

在急救室,她与时间赛跑;在摄影中,她与时间和解。镜头里的世界是她的另一种修行,既是向外的探索,也是向内的回归。摄影让她重新发现宁静,并将这份宁静赠与他人。

|光影的诗~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

在黄欣瑜医生的世界里,摄影从来不只是机械的“记录”,而是一种心灵的“艺术创作”。她不拍与自己无关的完美画面,而是坚持用相机表达真实的感受。她的照片,是光影写就的诗,是旅途中的冥想,是医者之心的另一种映照。

白袍与镜头,两条看似平行的道路,却在她身上交织成一幅独特的生命画卷。她的作品提醒我们“在喧嚣与浮华之外,依然有一种宁静存在,那是灵魂在光影之间的呼吸。”

 

——莊夢軒

 

 

 

黄欣瑜

Ng Sing Yee

 

黄欣瑜专科医生Dr Ng Sing Yee / MBBS (AIMST), MRCP (UK),现任马来西亚内科专科医生白袍女医。也是医学系实习生导师。放下白色巨塔繁忙工作。闲暇时在两种世界间寻找平衡。一边是医学的急迫与紧绷,一边是摄影艺术的静谧与沉思。

在前线,她以无私之心疗愈他人;然而在医院之外,她以摄影作为疗愈自身的途径。怀着探险者的灵魂与旅人的心,她穿行于山川大地、城市风貌与世界隐秘的角落,寻找的并不仅是影像,而是那份静谧与和谐的故事。

透过镜头,她将转瞬即逝化为永恒的沉思——透叶而下的光影、潮汐轻拍的节奏、天际远方的剪影。对她而言,摄影既是向外的旅程,亦是向内的探寻;在生命的喧嚣之中,它引领她抵达一方宁静。

除了个人的创作实践,黄医生亦积极投身于艺术社群。她参与 IMPSART 策展团队的工作——一个致力于艺术交流的线上平台,并曾多次在线上展览中展出其摄影作品。

 

 

白日里,我是医者;心灵深处,却是一位探险者。

我以狂热的爱,拥抱冒险与旅程,并透过镜头,诉说世界的故事。

“我用影像捕捉,用文字铭记,更用生命去实践!”

 

 

《笑意悄然诞生的角落》

 

 

《自由》

渴望的灵魂,殷切地盼望挣脱枷锁,

伸手追寻心中的梦想,

振翅高飞,越过无尽的天空。

 

 

《地平线的低语》

当海与天相互交融,

永恒的宁静悄然无尽。

所有的烦忧,都被冲刷殆尽。

在海的清风里,在风的呢喃中,

我轻轻摇曳。

那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律动,

一簇温柔而静谧的火焰;

在那一瞬,时间凝止——

世界也随之静止。

 

 

《大地脊梁的回声》

 

 

《万星的低语》

在无垠的天穹下,

我们仿佛渺若微尘,漂浮于浩瀚的宇宙之间。

然而,在那神秘的星夜之下,

没有任何一次失败,能定义一个人的未来——

唯有再度崛起的意志与坚韧,

才能书写前行的方向。

 

 

《孤独之根》

独自伫立,大地深深扎根,

却依然以优雅之姿坚守不移。

历经风与雨,

穿越暴风与骄阳,

它愈加坚韧。

金色的光辉轻声掠过绿叶之间,

在每一道温柔的光束里,

传递着暖意,

提醒人们:即便在艰辛中,

也能孕育出一个梦想。

 

 

《时间的镌刻》

使徒般的巨岩伫立,犹如永恒的守望者。

峭壁低声呢喃,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那是被时间之手雕刻的痕迹——

不曾动摇,不曾退却,

静候着未来的到来。

 

《永恒的拂晓》

世事或将变迁,四季轮转流转;

群山或崩塌,江河或改道,

然而光,总会找到归来的路。

每一个终点,皆是新的起点。

无论黑夜如何深沉,

拂晓,终将再次升起。

 

 

《苍穹之光》

 

 

《新程的曙光》

柔和的金色阳光洒落在月台上,

光影被拉得悠长,

空气中弥漫着轻轻的回响,

仿佛低语着无数可能,

在地平线上,

正悄然铺展着一段全新的启程。

 

《虹》

希望的灯塔。

 

 

《人类的织锦》

跨越全球的面孔

 

 

《时光的流转》

光影从敞开的门口倾泻而入,

柔和而温暖地洒落在地面。

她缓缓走进来,

仿佛时光的回声在流动,

脚步里满载着记忆。

 

另一边,

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孩子,

身边围绕着至亲与温柔的笑声。

 

同样的墙壁,

同样的门廊,

同样被阳光浸润的地面;

然而面孔已悄然更替。

时光静静滑过,

不知不觉间,

一切已然成为过往。

 

 

大自然的轮廓:海岸的几何

浪涛在沙滩上勾勒出线条,

绘成一枚枚三角的印迹。

在潮汐的起落之间——

每一道浪峰,柔软却智慧的界限,

每一抹边缘,都是伪装的启示。

 

人生,如同潮汐,必有涨落,

并非所有的路途都呼唤无尽的漂泊;

有些形状,终将勾勒成

一方神圣的归宿。

 

 

《生命之窗》

 

 

《时光的重叠》

当古老的遗产,

在岁月静默中谦卑伫立,

与今日大胆的雄心并肩对望……

 

 

《巨龙》

一条彩绘的巨龙,蜿蜒于斑驳的古窗之间,

无声地吟诵着跨越时空的勇气之歌。

它的呼吸,将希望与胆识注入沉静的往昔,

也唤醒了沉睡在古老城墙里的不灭灵魂。

 

 

《简爱的纯真》

在无声的凝望里,

温柔已超越了言语。

爱在两人之间轻轻漂荡,

清澈而纯粹,

提醒我们——

心的真相,

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而美丽。

 

 

《自然的漫游者》

在叶影斑驳之间,

它那双好奇的眼睛闪闪发亮。

细小的爪子轻轻攀附在树干上,带着无声的灵动,

仿佛一缕游荡在森林里的精灵,

被定格在这短暂却永恒的一瞬。

 

 

有些日子,什么都不做;

便已是最丰盛的拥有。

 

 

《孤独的艺术》

 

 

《单色的世界》

透过灰度的眼眸,

光线弯折、散落,

将沉默化为回响,

将静止化为真理。

 

 

 

 

庄梦轩

Becky Choong 

艺评家、华乐演奏会策划人、艺术策展人、画家

 

祖籍中国广东潮阳,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

1973-1978 日新国民型中学。

1983年毕业于台师范大学NTNU 。

2016 毕业于中国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研究所。

马来西亚艺象中心创办 & 艺术总监,国际网络艺术平台【国际艺象IMPSART】创办&总编辑。

马来西亚槟城博物院画廊理事,中国驻意大利德必集团~中意设计交流中心策展人兼艺评家。 

曾担任IWS 国际水彩画协会马来西亚主席,百年光华日报少儿全槟总评审、各中文大报包括星槟日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和光华日报艺评专栏作家,艺术杂志彩蝶轩等艺评专栏作家。多个协会艺术顾问等。前后主办过六次个展。中.马和新加坡合作的多场华乐音乐演奏会及总策划演义等及义展给多项慈善团体。并前后举办超过八十场以上的艺术策展人。参与国内外大小联展上百场。

2014年受邀为槟城博物院画廊总策划《张培业回顾展》并为艺评重要撰写人。于2015年与2017年受邀为创价学会《张培业个展》与《陈昌孔个展》艺评撰写人。 2016年也受邀为槟城博物院画廊举办《岑健兴回顾展》艺评撰写 人。2019也为槟城博物院画廊受邀总策划吉隆坡美术学院院长《谢有锡回顾展》艺评重要撰写策展人。艺术作品备受私人与机构收藏,包括上市公司[马来西亚忆声电子],槟州博物院画廊、中国河南华侨书画院、中国河南美术馆、珍珠美术馆、私人机构收藏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