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现场|魏鲁安线上艺术展发布时间:2024-08-15

由德必意大利、中意设计交流中心、马来西亚艺象中心和国际艺象主办,佛罗伦萨市政府、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支持的中国艺术家魏鲁安线上艺术展“山色水云间境景的变奏”于意大利时间2024年8月15日12时上线。

 

 

Preface
    前言    
 

 

已退休的中国南京艺术学院魏鲁安教授近年的新意表现滴痕肌理组合的一系列纸本与画布新韵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具有扎实的绘画轨迹与开拓精神,丰富高雅色泽系列山水画里展现开创以不规则写意滴痕的绘画构成肌理所凸显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增加画面的联想厚度与深度空间意境。

创作从传统到当代创作其实是相当费心思的一段艺术心路历程。於开创新格局画面的境景里,他找到一种让身心释放营造出微观刹那的寻美寂静艺术天地。

魏鲁安艺术家的作品颇受某些表现主义的影响。虽然是画景物,可是无论色彩营造的氛围境景皆有他内心的深处情愫。谈有关他的“滴痕”技巧;他深切的表示:“这些年来我一直持续纸本作品的创作,一方面有赖于纸上的便捷操作性,可以适应不同题材和多种绘画材料的尝试需求,是大幅作品风格成形的“试金石”;另一方面,纸本作品尺幅较小,多速成,相较数月构思创作而成的巨作更具轻松随意的灵动,不拘泥于传统程式的限制,拥有更大的表现自由,较能迅捷体现出灵感突现的瞬时效果,反映作画时的情绪。从光色的渐变到构成的序列,从写实到表现的形式转换,从空间到平面,从直观表达到概括提练的主观表现,都是自我意识步步凸显并逐渐成形的过程,绘画能动性的延伸即不断增强。”

魏鲁安纸本作品常常运用了西方现代艺术潮流中强调画面结构組和手法的形式主义,其绘画法的构图方式也采取了非逻辑的图式。他将带动感觉的元素滴痕作法,促使画面洋溢著圆满跃动静谧的肃穆感和特有铺成的浑厚质感。

魏鲁安艺术家的作品画面展现肌理层次分明丰富,在不断的反复交叠的滴痕下,作品画面主题明晰,精心滴痕图像符号,在浑然交错的场域里显得格外突出,是其新画作风格借以营造的气氛语汇。魏鲁安另辟蹊径的新表现技巧滴痕叠染中表达了新机洋溢的力度。

魏鲁安作品之新意蕴含新思维破传统立新局因应之道。他的绘画新境展现个人坚持的信念与具有的才情相呼应的结果。他的作品开拓了历久弥新的新气象,使人佩服的是他跨越了時空的时尚感。诚然他也在绘画创作中有感而记下这段话:“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段不断发生变化,而多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纯美”的视觉感受的执意追求。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在自为的美感,此种美感不产生崇高感,不似希腊雕像体现“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语),但它除却了世间纷争,纤尘不染,净化心灵;此种美感并非遥不可及、存于理念的形而上,它虽有距离感但源于我们的生活空间,经过提炼概括升华为纯粹的视觉享受;此种美感可以抛开内容题材的局限,使观赏者在画面中获得“静观”的愉悦可以是色块构成的美;也可以是形色平面的美。或单纯概括的空灵之美,可以源于丙烯材料自身的特殊性;散发出亦真亦幻与众不同的美。总之,这里画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美的重新诠释。”

魏鲁安的风景描绘中,皆能符合自然且稳定重新组合结构和整体。对物象,他常对学生强调并非只是“形”之描绘。即使写实都应该把感受传达成自我风格的气氛。经由长期大自然的哲示,凭藉着“形象”和“题材”与情感来结合成开拓自然形成的特殊表现技巧绘画风格才能赋予作品崭新的生命力。

笔者认为艺术作品必须是个人独特风格的展现也必能“可感”与“可思”。画无论是抽象,具象,意象,要紧是艺术品是否真的有充沛的精神内容的展现与表达。认真艺术家的好作所展现必是原创佳作,绝对不会食古不化流于前人的复制。诚如他所提“绘画由写实到表现的语言转换往往在一位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即可展现出变革的全貌,这一过程对画家本人来说可以是不断深入理解绘画、超越自身的阶段性顿悟,也可以是技法表现方式的渐期演变,或两者兼而有之,融合为在自家堂奥中探索不止的艰难历程。”他成功了!

——庄梦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魏鲁安 Wei Luan

 

1959年8月13日生,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工作。199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硕士。现任教于该校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油画学会理事。

 

展览

2019年——水彩《漂浮》第二届江苏水彩粉画作品展。

2019年——油画《蓝色的阴影里依然漂浮》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2017年——粉画《漂浮——即将消失的影子》第三届全国粉画展。

2017年——油画《漂浮——戏水》意蕴江南——江苏油画展 优秀奖。

2016年——油画《漂浮——前行》第九届江苏油画展,优秀奖。

2015年——油画《漂浮——前行》入选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2015年——油画《蓝色阴影里依然漂浮》获首届江苏美术奖。

2014年——水彩《漂浮——戏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4年——水粉《漂浮——戏水之二》入选首届全国粉画展。

2013年——水粉《赤色土地》入选首届江苏省水粉画展。优秀奖。

2012年——油画《悬浮的记忆之十七》入选第八届江苏省油画展。优秀奖。

2012年——水彩《牧场》入选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011年——油画《漂浮之十二、十四》入选2011人文江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2010年——油画《回家的路》 第六届西部大地情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0年——油画《漂浮》 2010中国百家金陵油画作品展。

2010年——油画《悬浮的记忆之一》2010艺术中国全国展,二等奖。

2009年——油画《暖春四月》“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

2009年——油画《极度奔驰·一个清晰的新世界已经来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综合材料)。

2008年——油画《烈日·通向果园的路》08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2008年——油画《彩虹》2008中国百家金陵油画展。

2008年——油画《漂浮》第二届艺术中国全国展。

2007年——油画《烈日·惊醒》“时代精神”全国油画人物肖像展,优秀奖。

2006年——油画《东部·绿色》06中国百家金陵油画展。

2006年——油画《春绿》全国风景.风情小幅油画展。

2004年——油画《迁徙的鸟》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3年——油画《都市荒野》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画展。

1994年——油画《绿色风景》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1994年——油画《汉王乡》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2年——油画《清秋》‘‘5.23’’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2年——油画《热风》92首届广州美术双年展。

1991年——油画《两只梨》91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1989年——油画《正午》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85年——油画《黄墙》美国洛杉矶亚太博物馆 “超越开放之门”画展。

 

 

《水乡 Village》60cm X 80cm, 布面作品, 2024

 

《河塘 Pond》40cm X 60cm, 纸本水彩, 2023

 

《雨雾山乡 Rain and misty mountain village》50cm X 70cm, 布面作品, 2023

 

《通向山村的路 The road to the mountain village》50cm x 70cm, 布面作品, 2023

 

《远山的云 Clouds over the distant mountains》60cm X 90cm, 布面作品

 

《油菜花开 Rapeseed flowers in bloom》40cm X 50cm, 纸本水彩

 

我的绘画素材多源于直观现实。如果将早期写实风格与现阶段颇具表现性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将不难发现这条时间线上审美情趣的变迁,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专注于在绘画中寻找着一种“纯粹’’,即从普遍视觉经验到达形而上的精神逻辑。自然现实构成了绘画意义发生的场域,但同时也形成了诸多悖力。因此,我在绘画实践中,希望以自由形态的元素,传达自己理解的秩序与逻辑关系。摆脱客观性的条件,牺牲透视,让三维造型变型,以适应画布平面的二维性,打破了绘画中线的概念,除却冗余的细枝末节, 强调物象流动清晰的外轮廓,利用色彩与形的互渗,保持笔触、色彩中流淌着的自由性,在解构重组中形成一种新秩序。使作品区别于对某一瞬间的图解,使自然物象与绘画艺术形成平行关系,使现实图像分解为具有强烈个人情感的象征性形状,正如罗斯科所说“这种形状是特殊情境中的特殊因素,是拥有意志力的有机体,是拥有自我决断力的激情”,它们自由流动,对抗惯性的认知。它们和任何可见经验无直接关系,但是人们会从中意识到有机的原则和激情。

 

——魏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