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现场|“映像.意象”庄梦轩线上艺术展发布时间:2024-12-16

 

 

由德必意大利、中意设计交流中心、马来西亚艺象中心和国际艺象主办,佛罗伦萨市政府、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支持的马来西亚艺术家庄梦轩线上艺术展“映像.意象”于意大利时间2024年12月15日12时上线。

 
 
 
 

前言 

莊夢軒《映像.意象》新意山水梦系列的创作理念~

 

我的山水画蕴含了我灵魂所追寻的静谧之美与广袤无垠的纯净境界。

 

原来艺术与佛学的涵养早已是深植于我创作内心深处表达的清流,细细潺潺在生命里幻化成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审美价值。

 

艺术和宗教是神圣,充满真、善、美光辉的殿堂。我的山水创作的缘起都在实践把内心祥和輕安的喜悦透过自创的彩笔在山水里穿梭云游。那是结合多元文化南洋的开放丰富多彩的西画表现及固有的民族文化水墨的基础融汇而来。以综合媒介手法展现海外华裔骨子里富东方韵味空灵飘渺高远的新意山水梦。

 

从初期的学习阶段“模仿自然”到写生“再现自然”后,我认为一个肯认真思考的艺术家,进入纯艺术的表现阶段,必然会严肃力求不再复制或重蹈覆册前人传统技艺而走向自我“创造自然”的境地。因纯艺术表现的作品必然是艺术家鲜明风格精神语言的展现才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寻美创造自然里去开拓自我风格才是艺术家的独有的艺术精神语言的特色。因此艺术家必然得放下前人传统巢旧的思维和表现方式,需努力取舍融汇所学感受细察的思维去找寻属于自己的表现风格。

 

我的《映像.意象》新意山水画系列续2022年蜕变转向的第五届的《禅悦》个展后,继续开拓把个人寄托心灵所追求的静美与浩瀚无穷的空间,放飞自己于海阔天空与天地为伍,从容逍遥游漫天飘雪的宁静致远的净影冬季诗意世界。由于中学都接受西画的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的教学和以后进一步大学时期自己拜师学水彩画和水墨画,及进取在马来西亚学习南洋的蜡染艺术再继续开拓于2014至2016年于中国南京艺术学院留学读艺术研究所硕士班时,用一个学期时间特别到设计学院龚建培教授处学习中国民间云南的防染艺术之后,再加上身处马来西亚南洋热带丰富多元文化的开眀生活影响下,无形间自然会敢于去探研开拓属于自己的一个创作面貌。开拓出介于南洋、东西方的山水融合下寻美的造型成果,当中包括~

 

- 综合媒介&宣纸(Mixed Media with Rice Paper).

- 综合彩墨( Modern Ink Paintings with Rice Paper).

- 水彩 (不透明水彩和透明水彩的交融表现Watercolour ).

- 丙烯(Acrylic).

- 防染艺术(Resist Arts )等材料来融合表现于创作上.

 

一路来我的创作不管是在水彩抑或我钟爱的中华千年宣纸,我特别坚定放下既定的传统绘画形式,绝不复制前人传统既定表现手法,力求自己融汇所学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所以我的新意山水梦画面的肌理效果和各种色彩媒介的运用。我都会用各种已尝试的媒介或染色技术、自制的刷笔、或皱褶的纸艺技术、或秃笔、树枝、各种水韵材料来加注层层叠叠绘染画面,为的是创造属于自己开创的某种肌理效果和渲染特色。

 

我以画辽阔宽广的大自然山水为一种内心寄托情怀境景审美观。尤其宁静致远的美和若隐若现云雾飘渺雪山山水萦绕隐约的效果。或白雪皑皑时的纯洁超然,天气肃清和繁霜霏霏即“情在景中,事在景中”的展现。这和个人所受的老莊中国哲学思想禅意的佛学与文人感性认知等空灵浩瀚无垠的联想空间美学有关。

 

总认为艺术作品即是脱离现实生活刻板的硬体后必得抽离的一种精神升华涵养的追求。让“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已是一种生活常态。着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或内心深处的超越投入于那浩瀚无限水云间,大自然空灵浩瀚逍遥游的自在不刻意追求,放飞大自然的从容感。好比我兴趣涉猎的老庄哲学与修持三十多年的佛学等和我最欣赏的唐朝大文豪影响千古的佛学居士王维禅意空灵的诗中有画等的名句以下的比喻~

 

老庄思想名句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维禅意空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等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表现绝妙之处在于清气:“雅淡清趣”与“色韵清趣深远意境”等等。

 

艺术是灵活、感性、自由!绝对自在舒放令人感觉舒畅美丽信心,充满善美阳光激发人心的产物。纯艺术创作是绝对感性,非教条和老套因循既定规则要求,所生产出的千遍一律面貌的复制品。

 

其实中国的哲学思想放下身段现实,寄情于大自然浩瀚无限留白联想空间美的意境探索一直是文人雅士追求的释放自己的一种审美观。都自然把这些心性审美观念带进点、线、面的书画里。这是由于受老庄思想提出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刻意教条人为的美。

 

另外把千年古老的绘画元素如受熏陶的防染艺术在结合千年的宣纸与佛学哲思带进画面上的布局,再动用毛笔或多元取代物及水韵表达肌理触动的美,也是我于海外多元文化环境熏陶下努力创造开拓的另一种新意鲜明表现的绘画风格。

 

——莊夢軒

 

庄梦轩

Becky Choong (M.A)PKT

 

策展人、画家、艺评家

 

马来西亚艺象中心创办人兼艺术执行长

【国际艺象IMPSART】创办人兼总编辑
马来西亚槟城博物院画廊理事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特聘艺术策展人与艺评家
 
196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
198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
2016年,获得中国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硕士学位。
 

庄梦轩是一位积极向上热心推动艺术的策展人和艺评家。尤其在全球维持三年的新冠病毒期间,她努力不懈的继续推广艺术活动的志业于她成立的【国际艺象IMPSART】, 而后于2022年底也荣获中意设计交流中心的邀请为该平台的策展和艺评家。在过去的几年里,她不仅为【国际艺象IMPSART】撰写了83篇艺术评论和特写文章,并策划了83场在线展览,还为中意设计交流中心贡献了13篇特写和艺术评论,同时参与策展。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创作,参加了19场在线展览。

个展

2003:首次个展 - 清荷香远(一半捐款于国际佛教大学)

2004:第二届个展 - 碧水莲华(部分款项捐赠国际同济会)

2006年:第三届个展 - 出尘(部分款项捐赠檀香晚晴苑)

2017年:第四届个展 - 蜡染.宣纸[古今传承与蜕变]

2022年:第五届个展《禅悦》

 

主要联展 :
1997: 《心语•新语》妇女联展,Penas Cultural Centre,槟城,马来西亚
1998: 马来西亚《五月温情新空间》联展,槟城,马来西亚
1999:《般若传心》艺术展,槟城。马来西亚
2000:
  • 十位大马妇女艺术联展,Siam Art Museum,泰国
  • 《王耀麟与四个女子说故事》师生展,槟城,马来西亚
2001:
  • 《法音传千古》艺术义展,Central Academy of Art, K.L.
  • 温哥华映像之旅联展,槟城,马来西亚
2002:  
  • 《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马、新、台、泰.
  • Interaksi & Kesinambungan / Interaction & Continuity Arts Festival Group Exhibition, Ipoh.
  • 槟城艺术协会常年展
2003 :
  • 槟城艺术协会常年展
  • 马来西亚护法行二十位名家展
2004:
  • 第二届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Tainan Municipal Cultural Central,台湾,中国
  • 第一届《美的探索》马、台妇女联展,elle six gallery, K.L.
  • 马来西亚当代艺象展《南风新现》中国河南省博物馆
2006:
  • 第二屈美的探索 -马,台,泰妇女联展,Galeri Seni Mutiara
  • 第三届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K.L SGM
  • 中、马潮人书画展,广州,中国
  • 恋念乡情大马潮人画家邀请展,SGM,K.L
2007:
  • 第三届美的探索,马,台妇女联展,广州,中国
  • 槟城艺术家联展,槟城州立画廊 PSAG
2008: 第四屈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暨亚洲美术学术论坛,河南,中国
2009:
  • 5.30 - 6.7 马来西亚艺术家联展于马六甲
  • 跨入想像的空间马 • 新当代百人艺术名家画展,槟城博物院画廊 PSAG, 吉隆坡SGM,中国台南 & 高雄
  • 南国风情马.新艺术联展,金门,中国
  • 槟城艺术协会56年,槟城州立画廊PSAG
2010:
  • 第六屈国际文化博览会,深圳,中国
  • 第四屈美的探索马、台妇女联展
  • 与艺同行20年全国美展,吉打州,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MIA国际艺术邀请展,吉隆坡,马来西亚
2011 :
  • 马来西亚当代艺象展,槟城博物院画廊
  • 花好月圆庆中秋艺术联展,FGR,槟城,马来西亚
  • 第一届国际新意美术双年展,河南,中国
  • 国庆日艺术联展 – 连城画廊,吉隆坡,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全国潮联会书画展,云顶酒店
2012 :慈爱光辉照五月艺术联展,FGR,槟城,马来西亚
2013:
  • 我最喜爱的画家,槟城博物院画廊,马来西亚
  • 国际女艺术家联,中国台湾,高雄&台北101
2014槟城教师协会常年展 – 槟城博物院画廊
2015: 南京艺术学院校友师生《南缘》联展 - 槟城珍珠美术馆
2016:《跨界与延伸》中、马蜡染艺术联展于中国南京艺术学院•联展,吉隆坡卢伙生美术馆
2017:
  • 《亲情中华 • 走进客乡》联展,福建闽西沈钊昌艺术中心
  • 彩墨新现中、马水墨画联展,槟城珍珠美术馆
  • 《彩墨心缘心经法语传千古 • 彩墨新现映天地》书画义展,槟城檀香寺
2018 :
  • 水彩作品五月荣获入选
  • 意大利国际水彩画联展
  • 水彩作品七月荣获入选IWS乌克兰联展
  • 水彩作品八月荣获入选 IWS捷克联展
  • 水彩作品九月荣获入选IWS哥斯达黎加联展
  • 水彩作品十二荣获入选IWS墨西哥联展
  • 水彩作品十二月荣获入选IWS马来西亚吉隆坡联展
  • 槟城教师协会常年展,槟城博物院画廊

2019:

  • 水彩作品三月荣获入选意大利 Fabriano in Acquarello国际水彩画联展

  • 水彩作品五月荣获入选罗马尼亚IWS. 国际水彩画联展

  • 2019新春艺术联展,珍珠美术馆,槟城,马来西亚

  • Whispering Exhibition 私语画展 — 珍珠美术馆,槟城,马来西亚

  • 第一届《水映天地》国际当代水彩画交流展。第一站,马来西亚槟城博物院画廊,第二站,泰国宋卡大学美术馆

  • 第55届槟城教师协会常年展

  • 跨越太平洋艺术展,宁波,中国

  • 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跨越与延续》联展暨研讨会,南通,中国

  • 首届【水映天地】国际水彩画联展,槟城博物院画廊与泰国宋卡大学

2023: 第四届【水映天地 】水韵之美国际交流展,吉隆坡创价学会。

2024: 槟城教师协会第60周年联展,槟城州立画廊

 

莊夢軒是一位积极向上热心推动艺术的策展人和艺评家。尤其在全球维持三年的新冠病毒期间,她努力不懈的继续推广艺术活动的志业于她成立的【国际艺象IMPSART】, 而后于2022年底也荣获中意设计交流中心的邀请为该平台的策展和艺评家。她这些年不单写了83篇艺评和特写文章及策展83场在线展于【国际艺象IMPSART】, 她也共写了13篇特写&艺评和策展在中意设计交流中心。同时她也勤力创作参加了共19场的在线展。

 

重要总策划出版及入选记录:
1993年:出版《马来西亚十大新意水墨画家作品展》艺评画册。
1999年:总策划《梵音妙舞净人间》慈善音乐舞蹈晚会。
2000年:总策划《飞天响曲》百人华乐演奏会(筹款于檀香寺赠医施药)。
2000年11月至2001年初;策画联展与音乐会《法音传千古》巡回泰南、新加坡、吉隆坡、槟城(筹款于国际佛教大学)。
2002年:
  • 总策划与发起第一届《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
  • 入选《200马来西亚名家》画册-陈志宽医生著作。
2003年:总策划《禅悦艺术集》(筹款于国际佛教大学)。
2004年:
  • 出版艺评《艺术映天地,彩色照大千》-马来西亚逾30年画龄华裔名家集艺评画册。
  • 策展《南风新现》马来西亚当代华裔艺术家展于中国河南省博物馆。
2006年:入选吉隆坡向艺《2006百位大马最佳华人艺术家》。
2009年:出版《跨入想像的空间》100位马.新当代艺术名家选集艺评画册并总策划巡回展于槟城州立画廊PSAG – 吉隆坡SGM,中国台南、高雄。
2010年:
  • 总策划2010年荣獲新加坡文化奖名画家洪亚弟举办个展于槟城博物院画廊PSAG。
  • 总策划中国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团到槟城州立画廊PSAG举办《中国台湾当代艺术名家展》。
2002—2010:前后总策划举办六届《父母的爱,孩子的画,善美的心》儿童画义展于爱之家、檀香寺晚晴苑、济世之家等。
2011年:
  • 个人及儿童美育简介与所指导的创意儿童杰出作品入选为《南达鋼鉄》上市公司集团年历。
  • 被委任为国际新意美术双年展主席团马来西亚代表。
2012年:总策划《传统.现代》中国水墨名家沈钊昌&傅新民展于槟城珍珠美术馆。
2014年:受邀为槟城博物院画廊总策划《张培业回顾展》并撰写艺评。
2016年:
  • 为槟城博物院画廊《岑键兴回顾展》撰写艺评。
  • 为中国南京艺术学院龚教授总策划《龚建培蜡染个展》沙巴艺术学院举办蜡染讲座会。
  • 为中国南京大学音乐教授总策划《曹月琵琶交流会》于槟城和沙巴艺术学院。
2017年:
  • 总策划国际当代水墨《墨语》五人联展于槟城博物院廊。
  • 领导马来西亚画家出席《亲情中华.走进客乡》联展于中国福建闽西沈钊昌艺术中心落成典礼画展。
  • 总策划《彩墨新现》马来西亚水墨画联展于槟城珍珠美术馆。
  • 总策划《彩墨心缘》中.马水墨画联展于北京晓景美术馆,中国。
  • 受邀为SGM撰写艺评《心境心景》张培业创作六十年。
  • 总策划《心经法语传千古。彩墨新现映天地》书画义展于檀香寺。
  • 荣获槟州元首颁发PKT勋衔。
2018年:
  • 水彩作品九月荣获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水彩画双年展优秀奖IWS。
  • 总策划IWS Malaysia首届国际当代水彩画邀请展《水韵华彩映万象》七月于槟城博物院画廊和九月领队到福建龙岩美术馆展出与闽西艺术之旅。
  • 八月总策划中.马青年华乐演奏会~一带一路《华夏之音万里传》于拉曼大学演出。

 

2019年:为槟城博物院画廊总策划《谢有锡80回顾展》。

 

冬季净影 1,综合媒介于宣纸 ,68cm x 68cm

 

冬季净影 2 ,综合媒介于宣纸,68cm x 68cm

 

傲雪纷飞.洁白清气,综合媒介于宣纸,85cm x 56cm

 

银白光宽.纯洁超然,综合媒介于宣纸,68cm x 68cm

 

冬季山景系列 1,综合媒介于宣纸,68cm x 68cm,

 

绿野仙踪 ,水彩画,76cm x 56cm

 
由德必意大利、中意设计交流中心、马来西亚艺象中心和国际艺象主办,佛罗伦萨市政府、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支持的马来西亚艺术家庄梦轩线上艺术展“映像.意象”于意大利时间2024年12月15日12时上线。
Becky Choong's personal online exhibition "IMPRESSION & IMAGERY" organized by DoBe Italy, the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Malaysia Impressions Arts Center, and IMPSART,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Municipality of Florence, the Shanghai Promotion Center for City of Design, and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ulture Association, open on December 15th, 2024, at 12:00 Italian time.
 
 
 
 
前言 Preface
 

莊夢軒《映像.意象》新意山水梦系列的创作理念~

 

我的山水画蕴含了我灵魂所追寻的静谧之美与广袤无垠的纯净境界。

 

原来艺术与佛学的涵养早已是深植于我创作内心深处表达的清流,细细潺潺在生命里幻化成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审美价值。

 

艺术和宗教是神圣,充满真、善、美光辉的殿堂。我的山水创作的缘起都在实践把内心祥和輕安的喜悦透过自创的彩笔在山水里穿梭云游。那是结合多元文化南洋的开放丰富多彩的西画表现及固有的民族文化水墨的基础融汇而来。以综合媒介手法展现海外华裔骨子里富东方韵味空灵飘渺高远的新意山水梦。

 

从初期的学习阶段“模仿自然”到写生“再现自然”后,我认为一个肯认真思考的艺术家,进入纯艺术的表现阶段,必然会严肃力求不再复制或重蹈覆册前人传统技艺而走向自我“创造自然”的境地。因纯艺术表现的作品必然是艺术家鲜明风格精神语言的展现才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寻美创造自然里去开拓自我风格才是艺术家的独有的艺术精神语言的特色。因此艺术家必然得放下前人传统巢旧的思维和表现方式,需努力取舍融汇所学感受细察的思维去找寻属于自己的表现风格。

 

我的《映像.意象》新意山水画系列续2022年蜕变转向的第五届的《禅悦》个展后,继续开拓把个人寄托心灵所追求的静美与浩瀚无穷的空间,放飞自己于海阔天空与天地为伍,从容逍遥游漫天飘雪的宁静致远的净影冬季诗意世界。由于中学都接受西画的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的教学和以后进一步大学时期自己拜师学水彩画和水墨画,及进取在马来西亚学习南洋的蜡染艺术再继续开拓于2014至2016年于中国南京艺术学院留学读艺术研究所硕士班时,用一个学期时间特别到设计学院龚建培教授处学习中国民间云南的防染艺术之后,再加上身处马来西亚南洋热带丰富多元文化的开眀生活影响下,无形间自然会敢于去探研开拓属于自己的一个创作面貌。开拓出介于南洋、东西方的山水融合下寻美的造型成果,当中包括~

 

- 综合媒介&宣纸(Mixed Media with Rice Paper).

- 综合彩墨( Modern Ink Paintings with Rice Paper).

- 水彩 (不透明水彩和透明水彩的交融表现Watercolour ).

- 丙烯(Acrylic).

- 防染艺术(Resist Arts )等材料来融合表现于创作上.

 

一路来我的创作不管是在水彩抑或我钟爱的中华千年宣纸,我特别坚定放下既定的传统绘画形式,绝不复制前人传统既定表现手法,力求自己融汇所学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所以我的新意山水梦画面的肌理效果和各种色彩媒介的运用。我都会用各种已尝试的媒介或染色技术、自制的刷笔、或皱褶的纸艺技术、或秃笔、树枝、各种水韵材料来加注层层叠叠绘染画面,为的是创造属于自己开创的某种肌理效果和渲染特色。

 

我以画辽阔宽广的大自然山水为一种内心寄托情怀境景审美观。尤其宁静致远的美和若隐若现云雾飘渺雪山山水萦绕隐约的效果。或白雪皑皑时的纯洁超然,天气肃清和繁霜霏霏即“情在景中,事在景中”的展现。这和个人所受的老莊中国哲学思想禅意的佛学与文人感性认知等空灵浩瀚无垠的联想空间美学有关。

 

总认为艺术作品即是脱离现实生活刻板的硬体后必得抽离的一种精神升华涵养的追求。让“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已是一种生活常态。着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或内心深处的超越投入于那浩瀚无限水云间,大自然空灵浩瀚逍遥游的自在不刻意追求,放飞大自然的从容感。好比我兴趣涉猎的老庄哲学与修持三十多年的佛学等和我最欣赏的唐朝大文豪影响千古的佛学居士王维禅意空灵的诗中有画等的名句以下的比喻~

 

老庄思想名句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维禅意空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等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表现绝妙之处在于清气:“雅淡清趣”与“色韵清趣深远意境”等等。

 

艺术是灵活、感性、自由!绝对自在舒放令人感觉舒畅美丽信心,充满善美阳光激发人心的产物。纯艺术创作是绝对感性,非教条和老套因循既定规则要求,所生产出的千遍一律面貌的复制品。

 

其实中国的哲学思想放下身段现实,寄情于大自然浩瀚无限留白联想空间美的意境探索一直是文人雅士追求的释放自己的一种审美观。都自然把这些心性审美观念带进点、线、面的书画里。这是由于受老庄思想提出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刻意教条人为的美。

 

另外把千年古老的绘画元素如受熏陶的防染艺术在结合千年的宣纸与佛学哲思带进画面上的布局,再动用毛笔或多元取代物及水韵表达肌理触动的美,也是我于海外多元文化环境熏陶下努力创造开拓的另一种新意鲜明表现的绘画风格。

 

——莊夢軒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Creative Concept for The 6th Solo Art Exhibition by Becky Choong “IMPRESSION & IMAGERY ”~ Series of Innovative Dreamlike Landscapes

 

My landscape paintings embody the serene beauty and vast, boundless purity that my soul seeks.  

 

The cultivation of art and Buddhist philosophy has long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 creative wellspring of my heart. Like a gentle stream, this influence flows quietly through my life, transforming into a profound aesthetic value at the core of my being.  

 

Art and religion are sacred realms, radiant with the glory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The inspiration for my landscape creations lies in the practice of channeling the inner joy of tranquility and serenity through my brushstrokes, wandering freely among mountains and clouds. This approach integrates the open, colorful expressive techniques of Southeast Asian Western painting with the foundational aesth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painting, forming a unique fusion. The result is a dreamlike vision of landscapes that captures the ethereal and innovative spirit of overseas Chinese artists.  

 

From my early stages of "imitating nature" to later "representing nature" through sketching, I came to believe that a thoughtful artist must transcend the re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nd instead strive toward "creating nature." Pure artistic expression should reveal an artist's distinctive style and spiritual language, enduring the test of time. This journey requires breaking free from traditional thought patterns and integrating learned knowledge and observations to craft a unique expressive style.  

 

My “IMPRESSION & IMAGERY”series of innovative landscape paintings, follow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esented in my fifth solo exhibition “Zen Joyfulness”in 2022, continues to explore the serene beauty and infinite space my soul yearns for. I let my imagination soar into the vast skies, finding companionship with heaven and earth as I roam freely through poetic and tranquil winter landscapes filled with drifting snow.  

 

My artistic journey began with training in both transparent and poster colors during secondary school. Later, I studied watercolor and ink painting under personal mentors during my university years. In Malaysia, I explored Southeast Asian batik art, and from 2013 to 2016, while pursuing my master's degree at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 spent a semester with Professor Gong Jianpei at the School of Design, delving into the traditional resist-dyeing techniques of Yunnan. These experiences, combined with the vibrant multicultural life of tropical Malaysia, have inspired me to develop a distinctive creative style.  

 

This journey has led me to explore artistic possibilities through:  

- Mixed Media with Rice Paper

- Modern Ink Paintings with Rice Paper

- Watercolor (a fusion of transparent and poster colors)  

- Acrylic Painting

- Resist Arts

 

Throughout my practice, whether in watercolor or my beloved Chinese rice paper, I remain steadfast in transcending traditional forms and techniques. I consciously avoid replicating established methods, striving instead to create a unique artistic identity. The textures and vibrant layers in my works result from experiments with self-made brushes, crumpled paper techniques, bare branches, and other innovative materials and methods.  

 

I see the vast landscapes of nature as a reflection of my inner emotions and aesthetic ideals. The tranquility and distant beauty of misty mountains, snowy peaks, and the pure stillness of winter landscapes resonate deeply within me. These images evoke the Chinese philosophical ideals of Laozi and Zhuangzi, as well as the Buddhist meditative visions and poetic sensibilities of scholar-artists.  

 

Art, as I see it, transcends the rigid frameworks of reality, offering a path to spiritual refinement and sublimation. It embodies the ideal of integrating art into life and life into art, emphasizing imaginative freedom and unrestrained creativity. This philosophy aligns with the Zen-inspired aesthetics of Tang Dynasty poet Wang Wei, whose works captured the essence of "painting within poetry, poetry within painting," as exemplified by the lines:  

“After the fresh rains, the empty mountains come alive; the late autumn air fills the scene with tranquil beauty."

 

Art is fluid, emotional, and liberating. It is a radiant creation that inspires confidence and uplifts the spirit. Pure artistic creation must transcend rigid conventions and mass-produced repetition, offering instead a unique and soulful expression.  

 

Rooted in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of finding solace in the infinite beauty of nature, my aesthetic vision seeks to bring the spiritual depth of Laozi and Zhuangzi’s teachings into artistic expressi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resist-dyeing techniques, Chinese rice paper, and Buddhist philosophy into my compositions represents a distinct and innovative approach, reflecting the diverse cultural influences of my journey.  

 

——Becky Choong (M.A)PKT

△ Swipe up and down to se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