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g)
由德必集团(股票代码:300947)、中意设计交流中心主办, Inner Room艺术工作室策展,锡耶纳市政府、罗马美术学院、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Edieuropa QUI当代艺术博物馆、罗伯托·比洛蒂·鲁吉博物馆和锡耶纳 Chigiana 音乐学院支持的意大利艺术家文森佐•斯科拉米罗线上艺术展“寂静与透明”在意大利时间12月10日12时上线。
I意大利的绘画、音乐和诗歌之间的对话有着深厚的传统。从中世纪到 19 世纪,乐谱、赞歌、音符和五线谱就经常出现在绘画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艺术家既是美术家,同时也是音乐家、诗人、作曲家或表演家。上世纪初,在各种艺术不断的对撞下,当绘画找到放弃描绘现实形式的理由、并开始从音乐、诗歌和戏剧表演中吸取灵感时,全新的抽象艺术从此诞生了。
此次题为“寂静与透明”的展览是文森佐·斯科拉米罗的个展,运用优美的古风形式展出了艺术家近期创作的一些大型布面绘画和艺术笔记。这些作品使用各种颜料、中国墨和闪闪发光的金属粉末创作而成,构建出有力的形状和平面、五彩缤纷的画板和绵延起伏的质感,一切都笼罩、萦绕在优雅迷人的光线和古色古香的气息之中。

展览的场所锡耶纳市政厅,是一直从中世纪使用至半个世纪前才被弃用的是古代公共空间的光辉典范。在它古朴的砖墙下,展出了本次展览的约60件作品,各个作品展示出的三种艺术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传统的,也没有表现那种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关系,而是构建了一个重要的全新表达形式。
Vincenzo Scolamiero
文森佐·斯科拉米罗1986年毕业于罗马美术学院,现为罗马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多年来一直在罗马生活和工作。斯科拉米罗的艺术生涯始于1987 年由安东尼奥·亚历山德罗·梅尔卡丹特策划、在罗马马蹄铁画廊举办的个人展览,同年他入选第三届罗马青年艺术家展,该展览为当年罗马市政府文化局举办的最为重要的新兴艺术家回顾展,地点位于罗马展览宫内。
1990年斯科拉米罗结识毛里齐奥·卡尔维西,次年由他为自己在罗马的 De'Serpenti美术馆策划举办了又一场个人展览。1995 年,斯科拉米罗开始与罗马的 Galleria Edieuropa QUI当代美术馆合作,并于 1999 年在该美术馆举办双人展“劳拉·巴巴里尼与文森佐·斯科拉米罗”。1996年斯科拉米罗在现代建筑艺术画廊举办了由法比奥·布里古里奥和弗朗切斯科·莫斯基尼策划的个展。从那时起,斯科拉米罗开始活跃在众多国内外的艺术活动中不断推出个人展览,包括罗马四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毛里齐奥·卡尔维西策划的神圣艺术双年展、纽约绘画中心举办的《遗体回归》展和奥古斯塔蒙费里尼策划并在罗马国家现代艺术画廊举办的“20位意大利和日本艺术家”展。
他多次受邀参加 Michetti绘画大奖赛,并于 2014 年夏天获得一等奖,作品至今仍被罗马展览宫、罗马的布拉曼特回廊、特雷维索的卡拉拉家族宫殿和威尼托科内利亚诺的萨尔切内里宫收藏,2014 年春天在马可·戈尔丁策划、博洛尼亚法瓦宫展出的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女孩》展中,他展出了自己的“维米尔周边——面孔,光线,事物”展。
.jpg)
蔚蓝的寂静,向路易吉·诺诺致敬之一
Dell’azzurro silenzio, omaggio a Luigi Nono*1
inchiostro di china e pigmenti su tela
.jpg)
蔚蓝的寂静,向路易吉·诺诺致敬之二
Dell’azzurro silenzio, omaggio a Luigi Nono*2
inchiostro di china e pigmenti su tela
.jpg)
蔚蓝的寂静,向路易吉·诺诺致敬之三
Dell’azzurro silenzio, omaggio a Luigi Nono*3
inchiostro di china e pigmenti su tela
展览的中心主题是探讨与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展现了艺术家文森佐·斯科拉米罗对一些著名当代作曲家的音乐艺术所进行的绘画诠释,其中包括哈里森·伯特威斯尔、托马斯·阿德斯、斯蒂夫·莱奇、约翰·库利奇·亚当斯和某些极简主义音乐或礼仪音乐,此外献给他挚爱的路易吉·诺诺,其中有一个部分专门献给了他——另外还有专门为他所钟爱的诗人近期创作的作品,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丝·格吕克。对于斯科拉米罗来说,音乐和诗歌不仅是气氛的回声,也不仅是气氛的唤起。它们之间是一种必要和互惠的关系,而他的绘画正是被音乐和诗歌所滋养,并从中寻找意义,尝试诠释它们的形象,在不断地相互引用中寻求这些艺术门类之间永恒不变的联系。
.jpg)
金色氛围之一
Oro intorno*1
inchiostro di china e pigmenti su tela
.jpg)
金色氛围之三
Oro intorno*3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avola
.jpg)
金色氛围
Oro intorno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avola
.jpeg)
金色氛围之一
Oro intorno*1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金色氛围之二
Oro intorno*2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再无红色
Poi null’altro era rosso
布面丙烯 pigmenti acrilici su tela
.jpg)
再无红色
Poi null’altro era rosso
布面丙烯 pigmenti acrilici su tela
.jpg)
大地之舞,向哈里森·伯特维斯特尔致敬之一
Earth dances, omaggio a Harrison Birtwistle*1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大地之舞,向哈里森·伯特维斯特尔致敬之二
Earth dances, omaggio a Harrison Birtwistle*2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在斯科拉米罗的比喻研究中,每一个强有力的魅力都借着形式和空间,无论是伯特威斯尔作品中振聋发聩的原始力量,还是中世纪宗教赞歌的往复调本质,它摒弃了节奏他的一些具象系列的胡须,或路易丝格吕克线条的大地回声,帮助艺术家探索阴影的深处。
.jpg)
在地球的某处,向路易丝·格吕克致敬
Con qualche parte della terra, omaggio a Louise Glück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在地球的某处,向路易丝·格吕克致敬之二
Con qualche parte della terra, omaggio a Louise Glück*2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在地球的某处,脆弱的根
Con qualche parte della terra, Friabili radici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在地球的某处,树叶摇曳之一
Con qualche parte della terra, un muovere di foglie*1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在地球的某处,树叶摇曳
Con qualche parte della terra, un muovere di foglie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在地球的某处,树叶摇曳
Con qualche parte della terra, un muovere di foglie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在地球的某处,树叶摇曳之二
Con qualche parte della terra, un muovere di foglie*2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在地球的某处,树叶摇曳之二
Con qualche parte della terra, un muovere di foglie*2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但是第三位主角点亮了展出的画布。如果诗歌和音乐激发了想象力并指出形式,如同像莱昂纳多·达芬奇所做的光线导向的材料实验,同时将具体性和真实性恢复到理想的张力中:艺术家以非常原始的方式使用珍贵的金属粉末,运用这种修复工作室中常用的方法,斯科拉米罗创造了更多的空间,用多个发光层将绘画的可能推向极限——渐变的粉红金、橙色和灰色——似乎被神秘的力量所弯曲。从明亮的表面到最暗的凹陷,金色无处不在,它照亮阴影并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jpg)
记忆的流动之一,向皮耶罗·比贡贾里致敬
Riaffluire di memorie*1, omaggio a Piero Bigongiar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jpg)
记忆的流动之二,向皮耶罗·比贡贾里致敬
Riaffluire di memorie*2, omaggio a Piero Bigongiar
inchiostro di china, pigmenti, polveri metalliche su tela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展览的名称来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一位重要的意大利作曲家路易吉·诺诺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歌剧“蔚蓝的寂静”。在锡耶纳的线下展览是与锡耶纳市政府和其他重要机构合作而诞生的,它与Chigiana音乐学院合作,原计划在2020 年 7 月与锡耶纳Chigiana国际音乐节一起开幕,以致敬路易吉·诺诺。实际上展出的所有绘画作品都是受他的音乐作品启发而获得的灵感。本次展览的题目用古老的语法形式,表明其作为主题的内容:讨论寂静和透明以及探讨倾听和灵性之间的关系。寂静在这里被理解为内心的沉默,是一种对于日常生活中较平凡的方面疏远的过程。而透明是一种灵性形式,是诗意存在的可能形式,透明代表抽象、清晰、精确重叠,将绘画理解为情感和诗意的视觉呈现。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我一直被诗歌和音乐非凡的力量和卓越的非物质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巨大能量所吸引。与视觉艺术相比,在诗歌和复杂音乐中,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互相参照、共鸣、和形式有时是单独平行的,我很惊讶地发现可以通过想象造型形象来聆听和阅读音乐和诗歌,这成为我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我与音乐的关系有着遥远的渊源和深刻的原因,渊源很远,因为从我接触艺术的最初之时,就觉得有必要将自己与这个如此复杂、完整且极其迷人的世界联系起来。我尝试以直接而明确的方式用绘画来重建音乐表达的情感和抽象世界,再在其中融入绘画技巧和练习心得。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对我来说,一个绘画系列作品的开始总是与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感受性的情感时刻、一种内心的声音、一种文本或一首诗的阅读有关,它唤起了某种类型的情感,与听音乐所取获得的感受相同。我通过聆听、阅读、回忆、深沉的共鸣去寻找,以此构思出画面的空间和材料,就像礼拜仪式一样,遵循固定的步骤。出于这个原因,即使在我的工作室里,我也会常常用与我的感觉有共鸣的物体包围自己,它们在我身边形成一种持续的暗示,从而刺激创意的产生。之后,我会选择画材、画布的尺寸、颜色和文字,之后便是试验,我从来没有使用过纯色,而总是使用混合色,同时关注不同色彩之间的比例。我会准备几幅画布或画板,并同时进行创作。我不会中途放弃任何一幅画,直到我认为它清晰并且准确无误地被完成。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中国墨和金属粉末这两种材质的哪些方面吸引着您使用它们进行创作?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的绘画几乎都是单色打底的,因为我对单色感兴趣的是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它的透明度和强度,反衬绘画的空间和纹理,展现时间顺序,表现迷人的魅力。深黑色的墨水代表着绘画和无限的恒星空间,在其强烈而广阔的背景下,金属粉末像星系一样移动,构建出无限的结构。金属粉末,在展出的最后一个系列中广泛使用,是我展现抽象和灵性的解决方案,金,青铜,铜,这些使我远离现实的简单元素将我带入抒情音乐和诗意的抽象领域。黄金在这里不代表现实。而是一种象征,传达出距离、无限、遥远、灵性。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对于您来说从事艺术创作和成为一名艺术家意味着什么?
成为艺术家并献身于艺术,是一种存在于世界的方式,也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作为一名艺术家,作为一个人,我正在寻找一种与世界的和谐共存的法则,一种能够在与作品相遇的瞬间捕捉情绪的交流法则。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艺术和弦,在那里找到一切事物的终极意义,以及我对于创作的内在渴望。在这个属于灵魂而不是视觉的旅程中,我需要遇见最美的、最微小的物体、形状,用充满最细微的事物的平面包围自己,这样我才能感觉到我与周边事物奇妙而独特的联系。从对真实最低限度的观察,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情感魅力,这或许是创作诗歌的秘诀之一。我一直试图通过观察最简单事物中隐藏的奇迹来创作诗歌。有时,门槛上一枝干枯的树叶、一根芦苇折成的冠冕、横放在一张纸上一串简单的干葡萄都有一种力量驱使我创作,这让我感到惊讶和兴奋。作为一名艺术家,使我感兴趣的是人类谈论美的维度。
其他重要的个人展览
《随风而去》,罗马Delloro画廊,2008年,
《未经许可的出现》,罗马门拉蒂娜画廊,2014年,
《自然的不协调》,加埃塔市立当代美术馆,2016年,
《意大利当代跨文化视野艺术回顾展》,凤凰艺术博物馆,2018年,
《衰落的阴影》,罗马卡洛比洛蒂博物馆,吸引近 12,000 名参观者, 2019年,
《湍流》,Mizuma Kips Gallery & Wada Art Gallery,纽约,2019年,
《双人个展Piero Sadun Vincenzo Scolamiero》,Marco di Capua 策划,罗马 Edieuropa QUI当代艺术画廊,2019年,
《其他作品——收藏艺术家的艺术家》,Lucilla Catania等策划,罗马拿破仑博物馆,2021年。
La mostra è finita, grazie per la visione!
Testi della storica dell’arte Dott.ssa Francesca Bottari
Video a cura del Laboratorio audio-video Contro Campo dell’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Roma
Roberto Poggialini, Studio boys Roma, Martina Liskova, Marina Emili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