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德必集团、中意设计交流中心主办, 佛罗伦萨市政府、佛罗伦萨市第四区政府、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支持的意大利艺术家卡洛·贝尔纳迪尼线上艺术展“无限之点”在意大利时间6月25日12时上线。
贝尔纳迪尼的艺术尝试是直接在空间之中进行绘画,利用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以视觉幻象形式存在,致力于将容纳艺术品的空间转换成一种开放且“可被渗透”的形式,装置作品通过物理性发光的光纤组建,在空间中自由挥洒,用光的线条在如同在一片黑色树叶般的黑暗空间中切割出富有表现力的纹理。
近年来,贝尔纳迪尼加强了对空间这一概念的艺术研究,认为空间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有生命的实体。他继续使用严格且具有分析性的方法,但同时又关注对动态视觉的情感成分。贝尔纳迪尼通过使用独特的光纤系统创造出一个不断变化的幻象线段网,用网状结构对空间进行切割。
CARLO BERNARDINI
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教授
Professor of Milan Brera Academy of Fine Arts
卡洛·贝尔纳迪尼1966年出生于意大利维泰博,1987年毕业于罗马美术学院。在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8年,他获得了纽约Pollock-Krasner基金会的海外奖金,并在2002年荣获Targetti Art Light基金会“白色雕塑”奖。
贝尔纳迪尼从1996年开始从事光纤维艺术创作,即在1996年和2003年的罗马第十二和第十五届国家四年展展览会上安置了专为展览会场馆创作的作品。他擅长创作安装不锈钢和光纤材质的永久性公共雕塑,并为阿姆斯特丹、柏林、里约热内卢、纽约、巴伦西亚、库里提巴、海牙、伦敦、沙里亚、北京、武汉、贝洛奥里藏特、布达佩斯、亚松森、布拉迪斯拉发、卢加诺、巴黎、波兹南、马德普拉塔、奥斯丁等国际城市创作了更多的光纤环境公共装置艺术。贝尔纳迪尼还于2010年受邀参加都灵第十三届“艺术家之光”展览。

穿透空间 Permeable Spaces, 2002
光纤装置艺术(直径1.5–2–10.2 mm)和电子发光面(厚度1 mm thick)|第二十届米兰艺术三年展“可见和不可见的城市”,米兰三年展展览馆
Environmental light installations in optical fibers (1,5–2–10,2 mm of diameter) and electro-luminescent surface (1 mm thick) dimensions variable in accordance with site|Palazzo della Triennale, XX Triennial of Milan
9 x 13 x 11m

Espaço permeável, 2004
环境光纤装置(直径2mm)|里约热内卢帝国博物馆
Environmental light installation in optical fibers, 2 mm of diameter|Rio De Janeiro, Museu Paço Imperial
4 x 11 x 25m

光波 Light Waves, 2008
夹层玻璃棱镜,光纤,olf表面,带音效的视频投影|意大利布林迪西,萨伦托机场
Glass prisms, optic fibers, olf surface, video projection, sound|Aeroporto del Salento, Brindisi
3.40 x 8.50 x 2m

渗透空间 Permeable Space, 2009
光纤和电致发光表面装置艺术|第13届美国纽约D.U.M.B.O.区桥下艺术节
Fiber optic, elettroluminescent surface|The 13th D.U.M.B.O. Art Under the Bridge Festival, New York
3.60 x 10 x 7.5m
进入这个视觉装置空间之后,观众能够感受在它的内部和外部穿梭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给观者带来视觉冲击和感知颠覆。贝尔纳迪尼自己的感知过程是在空间中创造出变量密码来反映光线产生的变体。贝尔纳迪尼目前的创作和研究多次展示了在全黑的背景中使用电致发光表面和内发光纤维把光和阴影化为一种材料和物质。

空间密码 Spatial Code, 2009
不锈钢和光纤装置艺术|意大利曼托瓦加佐尔多·依波利提现代艺术博物馆
Fiber optic, stainless steel|Twister, MAM Museo d’Arte Moderna, Gazoldo degli Ippoliti, Mantova.
6 x 2 x 3 m(永久展出作品 permanent work)

空间密码 Spatial Code, 2009
安装在距离地面15米高处的装置艺术|博洛尼亚斯特凡诺广场,博洛尼亚第一艺术博览会
Optic fibers installation|Piazza S.Stefano, Art First-Art Fair of Bologna, Bologna.
15(距地面from ground)x 23 x 26m

营造空间的光 The Light that Generates Space, 2009
光纤装置艺术|意大利米兰丽塔宫
Optic fibers installation|Palazzo Litta, Milan
18 x 24 x 27m

悬浮结晶 Suspended Crystallizzation, 2010
光纤装置艺术|德国柏林CityQuartierDomAquarée
Optic fibers|CityQuartier DomAquarée, Berlin
25 x 21 x 18m
对于观者来说,首先感知到的不会是光纤本身,而是旁边被照亮的透明玻璃板。之后他们才会感知到光纤,以及光纤所包围的空间,观者由此可以进入一种虚幻的空间。也许贝尔纳迪尼的作品正是在试图展示这种虚幻空间,即一种超出视觉感知维度的空间投影。

悬浮结晶 Suspended Crystallization, 2010
光纤装置艺术|2010年意大利都灵第十三届艺术之光,圣费尔莫十七世纪宫
Optic fibers installation|Luci d'Artista 2010, Torino XIII edizione, Palazzo Bertalazone di San Fermo XVII sec.
9.5(from ground 距地面) x 11 x 13m

角的复仇 The Corner’s Revenge, 2011
光纤,不锈钢装置|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德国柏林Dellaroo当代艺术中心
Optic fibers, stainless steele|MACRO – 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 di Roma;Courtesy Delloro Arte Contemporanea, Rome | Berlin
18 x 3 x 4m

超越物质的光 Light beyond the matter, 2011
光纤装置艺术|罗马圣山玛丽亚大教堂
Optic fibers installation|Basilica S.Maria in Montesanto, Roma
35 x 12 x 2m

无限 Infinity, 2013
弯曲空间中的光纤装置艺术|伦敦佩罗尼之家
Optic fibers installation, curved space|The House Peroni, London
3x3x4m

淹没的呼吸 Submerged Breath, 2013
光纤装置艺术|法国梅斯卢森堡广场摩恩桥
Optic fibers, environmental installation|Metz, Moselle Canalisée, Square Du Luxembourg, Moyen Pont
4 x 37 x 28m
人们可以通过新的视觉坐标把光纤重新设计的空间形状直观地理解为对同一空间的解读,这些新的视觉坐标就是塑造环境的光结构,因此可以让我们感知到“额外的”维度或不为人们感知的不可见的形状。

看不见的维度 Invisible Dimensions, 2014
光纤装置艺术|阿联酋沙迦美术馆
Optic fibers installation|Sharjah, Sharjah Art Museum
4.5 x 15 x 5m

看不见的维度 Invisible Dimensions, 2015
光纤装置艺术|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巴西库里提巴双年展
Optic fibers installation|Oscar Niemeyer Museum, Bienal de Curitiba
10x28x27m

看不见的维度 Invisible Dimensions, 2016
光纤装置艺术|意大利米兰马尔彭萨机场(1号航站楼)
Optic fibers installation|La Porta di Milano, Malpensa Airport (Terminal 1)
5,22 x 18,50 x 7,00 m

渗透空间 Permeable Spaces, 2015
有机玻璃和棱镜中的光纤装置艺术|意大利博洛尼亚艺术博览会,Ferrarin艺术中心
Acrilic prisms and optic fibers|ArteFiera di Bologna 2018, Ferrarin Artecontemporanea
220 x 50 x 60cm & 120 x 30 x 40cm
贝尔纳迪尼长期研究线条与单色之间的辩证关系,尝试表现空间与光的造型概念的不同时刻。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理论策略,他的抽象艺术是基于对线条元素的逐步研究,目的是征服其本质,仿佛在追寻一种看不见的痕迹。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使用和塑造空间并使其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的创意,是我用光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1996年,我放弃了之前所有的创作,开始专门研究发光纤维艺术。在研究光纤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没有被其他艺术家过多涉足的全新的理想的表达方式,将空间转变为“心灵的素描纸”,这是一种将空间整体和黑暗的环境作为画面,并用纯线条方式呈现出图像。因此,发光纤维装置就好比是空间中的勾勒出的线条,这种创作可以改变空间本身和观察者的感知参照。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在黑暗中,一束光可以发挥我们的视觉观感,即引导尝试从无限之中寻找到一个视觉出路,从而建立出一个扩展路线。在黑暗的环境中,这些装置艺术可以消除真实的物理空间,从而引导想象力建立一个虚拟的“想像中的”空间。因此装置作品不会因为空间的限定而改变自己,而是会改变容纳它的空间。感知的变换确保观看者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体验这个空间,就像自己被一个能感受到的无限之点所穿透一样。空间与光纤维营造的发光线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用一个新的形式,将看不见的元素“空”作为建构作品的新材料的创举。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我的装置作品位于环境之中,人们可以自行决定是从外部观看装置还是走进装置的内部,去观看它的变化。我从视角的概念出发,创作了很多不同的作品,确保所有在空间中伸展的线条都能准确衔接,以创建出精确的二维几何图形,这些二维几何图形可以在一个给定角度,被观众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就像单筒照相机镜头那样的方式看到。
从给定的角度来看,这些线互相重叠,移动时会翻倍,并且从装置内部来看就会像万花筒一样成倍增加。在其他情况下,装置的灯光线穿过墙壁,将不同的房间“相互关联”起来,将它们组合在单个作品的空间中。空间中勾勒出的线条超越了各个墙壁,没有中断,所以观察者无法看到光线的源头。因此,我的装置作品在不呈现一个整体视角的情况下,观者只能在他们的脑海中像“拼图”一样来构建出它的整体。通过消除墙壁的物理性障碍,可以在环境中将一定数目的房间和走廊连接起来,从而构建起一个整体作品,观者只能看到这个作品的一小部分,或支离破碎的片段,他们只能在自己的记忆中重新构建,却无法有看到作品整体的视角。
我对于创作能够“占领”并支配空间,并将其强行拖入由理念所构建的愿景维度的环境装置感兴趣。意大利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在这里,人们与古代的创意、建筑和视觉逻辑所创造的场所共存并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是很自然的事情;当代艺术语言的复杂的方法和技术之间的时间跳跃与这些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材料和地点之间的强烈反差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可以使得光纤的视觉效果变得不可预测的催化剂,这个催化剂与我上面提到的时间跳跃连起来,就可以创造出一些超现实的东西。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我的想法是创作出一些被认作是“视觉有机体”的作品,在其中存在着同时发生的、静态的和动态的感知叠加。这些勾勒出的线条在建筑物之间切割着空间,将虚无表现出来,旨在将空间从容纳作品的角色,转变成一个 “可被穿透”的开放的存在。这种使用发光纤维作为物理光源的艺术形式,致力于在观者“脑海内”勾勒出线条图像,观看者可以被允许在作品视觉空间的下方、外部和内部穿行,因为视角的改变和观看者的移动,这些线条图像会随之发生变化。
创作意图就是根据观察者的移动和随之带来的感知变化以及建筑空间的透视参照物的变化来创建一个动态的光场。 我正是想要试图在一个空白空间中营造出一种模棱两可的图像,在其中,我们的感官所想象出的东西和实时的东西同时相遇。光被发光纤维捕获、截停和束缚在指定的线条路径之内,从而被变成了一种具体形式;此时光线和阴影是唯一可以被看见,但它们又是非物质的东西。
因此,光可以被以不同方式感知到,并存在不同的形式,都以一种固定形态出现,我感兴趣的是,在黑暗和这些光之间创建一种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激发观者在虚无与建立在视觉幻像之上貌似存在的“看不见的维度”的感觉之间创造微妙的平衡,在实验物理学的研究中,这些“看不见的维度”被认为是无法检测到的,因为它们是人眼无法感知的,因此被理解为“额外维度”。
中意设计交流中心
Sino Italian Design Exchange Center
我想去继续完成那些目前还没有机会去完成的一些项目。将各种元素、可感知的表面,光的相互作用以及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形状相结合,它们可以将语言感知范围转移到一些难以察觉、无法触摸的“非物质”方面,这些方面由此将变为交互式系统中的刺激感官产生的因素。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依然存在进一步的实验途径,艺术也将在这个方面继续发展。
2020《光与空间,和平与日常生活》第七版,意大利/日本,意大利阿卡特泰拉莫杜卡利·迪卡利宫·阿夸维瓦宫
2017《悬浮空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Bovisa校区B2楼
2016《看不见的尺寸》,意大利米兰Milano门&米兰马尔彭萨机场
2016《坐标》,898 Innospace,2016年中国北京GIC全球创新者大会
2015《看不见的维度》,Sculpture and Object XX,米兰多贝斯博物馆,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2014《The Light Wolk》由普拉托佩奇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展,意大利普拉托中世纪皇帝城堡
2013《无限》,英国伦敦Peroni之家
2012《光实体》,意大利米兰巴加蒂·瓦尔塞基宫; “磁场”,米兰克莱里奇宫
2011《角的复仇》,意大利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2011之夏
2011《真空》,德国柏林德拉罗当代艺术展
2011《真空之魅》,意大利拉奎拉16世纪城堡
2011《Light beyond the matter》,意大利罗马蒙特桑托的圣玛丽亚大教堂
2010《营造空间的光》,意大利博尔扎诺安托内拉·卡塔尼当代艺术
2021《互动-声音与声音之间的连接线》,意大利都灵美术馆
2020 光艺术双年展,意大利曼托瓦曼泰尼亚之家
2019《原材料》,意大利塞尼加利亚罗韦雷斯卡城堡
2019《原材料——光》,瑞士卢加诺克罗米亚美术馆
2019《Think Big》,意大利都灵前炮兵学院
2019《光&空间&概念》,意大利都灵E之门
2018《Extended Mind》,德国柏林AlteMünze
2018《审美关系》,意大利卡塞塔皇宫
2017《无形的闪烁》,武汉大学万林美术馆
Environmental light installations
outdoor of big dimensions
2019年《多元宇宙》意大利都灵军事学院广场
2019年《无限之点》,里米尼瓦尔蒙托的多利亚·潘菲利宫博物馆
2018年《Impalpable Suspension》,绿人节视觉艺术,布雷卡肯比肯斯公园,克里克霍威尔(威尔士)
2018年《跨越光线》,Quarelli艺术公园,意大利Roccaverano
2017年《看不见的维度》,亚松森国际双年展
2016年《弹道轨迹》,Palleto del Broletto,8208科莫照明设计节
2015年《看不见的维度》,“卢兹·杜蒙多”,库里蒂巴国际双年展,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库里蒂巴
2014年《真空呼吸》,阿雷佐自由广场市政厅
2013年《淹没的呼吸》,卢森堡广场,法国梅斯
2013年《光之体》,意大利佩鲁贾Torre degli Sciri
2012年《光之体》,意大利萨勒诺迪奥西桑博物馆
2011年《绘制真空》,意大利米兰博科尼大学博科尼美术馆